天正11(1583)年前田利家入主金澤城,之後開始正式築城。據說利家邀請了著名的基督教大名(諸候)高山右近,由其指導進行築城作業。將大手門由西丁口遷移至尾坂口也約略是在這個時期。不過當時城內有重臣的宅邸,城郭本身並不寬敞。慶長7(1602)年雷擊燒毁天守閣後,就沒有再重建天守閣,之後本丸建了三層櫓,二之丸則建了御殿。
寬永8(1631)年火災後,因擴大二之丸與引入辰巳用水等,城的結構改變,武家宅邸也遷到城外。之後挖掘內護城河,堀土規劃了各個曲輪(區域)。寶曆9(1759)年的火災,幾乎燒毁全城。之後重建時重視實用性,以二之丸為中心進行整建,並未重建本丸的櫓。細工所(小工廠)也是在這個時期,由新丸遷移到堂形。現存的石川門,是之後於天明8年(1788)重建的。
石川門,指定為日本重要文化財,重建於天明8年(1788)。為金澤城的搦手門(後門),是由一之門(高麗門)、二之門(櫓門)、續櫓與二重檐二層建築的石川櫓所構成的升形結構的一環。夜間好像會打光。
金澤城公園地圖:
從三之丸北園地遠眺橘爪門續櫓,這部分也是重建的。
橋爪門續櫓位於可以俯瞰二之丸正門「橋爪一之門」的位置,監視由三之丸廣場過「橋爪橋」,然後從「橋爪一之門」要到二之丸的人們,是重要的塔樓,又稱為「橋爪櫓」。續櫓的中央是挑高空間,以便將物資吊上二樓。「橋爪門」和石川門相同,過去也是升形結構。
在2001年同時修復菱櫓、五十間長屋、橋爪門續櫓,是在1808年二之丸火災後重建,又在1881年的火災中燒毁的建築,重現了安政時期的景觀。
爬上河北門的一之門,遠眺新丸廣場。
還可以看到遠方的帶有雪的山頭。
河北門是由一之門(高麗門)跟二之門(櫓門)組成,下圖為一之門跟睨櫓門。
河北門構成圖。
河北門的基石。
金澤城真正的正門不是石川門,而是河北門,是在2010年修復完成。此網站有詳細介紹。
從一之門走出去,可以通往新丸廣場。
另一個角度拍河北門。
護城河,一旁一排的櫻花,已有小花苞。
通往二之丸廣場的石橋。
舊第六旅團司令部。
建於明治31年(1898)的木造平房,樓地板面積為196平方公尺。當時由陸軍省本省為各師團設計,於是全日本都蓋了相同的建築。在金澤大學時代,則用來作為教育開放中心。
極樂橋。
此座橋位於二之丸通往三十間長屋所在的本丸附段上,據說過去前往金澤御堂參拜的香客,早上過橋時會一邊唸經,傍晚則朝向日本海的落日祭拜,祈求往生極樂之後踏上歸途。
過了極樂橋,爬上了階梯往回看。
三十間長屋。
位於本丸附段的二層樓多聞櫓,和石川門一樣,獲指定為重要文化財。建於安政5年(1858),現長為26間半。南面為歇山頂式建築,北面的外牆略微縮到石台的內側,是懸山頂式建築。
另一條路上帶有殘雪。
可以看到售票口,跟五十間長屋,還有部分工事進行中。
即使有工事還是可以參觀。購買通票者,需要購售票處換票進入參觀。
心心念念若是櫻花開一定美呆了。此為新丸廣場。春季就是要來這邊野餐賞花啊。
三之丸廣場。
另外,我爹拍到這個,很可愛的路檔。
逛完金澤城公園後,便搭公車前往車站用午餐。吃完午餐,便可以去搭濃飛巴士前往此次行程的重頭戲-合掌村。
- May 21 Thu 2015 00:00
2015 [石川縣] 金澤城公園晃晃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