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爾紐斯為立陶宛的首都。
立陶宛為波羅的海三國中國土面積最大的一國,也位於最南邊。
維爾紐斯亦為三國首都中唯一離海最遠的首都,維爾尼亞河貫穿維爾紐斯,據說維爾紐斯一名就是因為此河。
在老城區散步時,可以發現處處是教堂,轉個彎便會發現。
另外,維爾紐斯也跟台北市為姊妹市。

2015年1月1日,立陶宛開始使用歐元作為流通貨幣,我又少了一個收集其他國家貨幣的機會。
在2015年之前都是使用立特。
就連在維爾紐斯火車站內都有使用歐元的宣傳看板,但到當地的商店去時,還是可以發現有些商品的標價是採用立特;有些則是會歐元跟立特一起標示。


維爾紐斯火車站
車站不大,十分小。
且並沒有跟購物中心共構,基本上就是個搭火車的地方。


車站大廳,當天看了一下,有許多開往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的列車。
維爾紐斯距離白俄羅斯領土才40公里而已啊!


從大廳進去後,往左走會來到售票處;往右走會到一些小店跟遊客中心。
下圖為售票處,當天沒有很多人。


離開車站,過個馬路便會來到麥當勞。
這樣的設計讓我想到芬蘭羅凡聶米的麥當勞。還是說歐洲大部分獨立建築的麥當勞都長這樣?


老城區漫步走
沿著Sodu路走,準備前往黎明之門。


走到一個大的交叉路口,發現到一棟建築跟里加中央市場的風格很像。
一開始我以為像是辦事處之類的東西,往照片左邊的方向走,才發現原來這是個市場。

Downtown Market
城鎮市場,規模不大,不如里加的中央市場有分為四棟建築,且販售不同類別的農產品,再加上外頭有攤販賣青菜、水果、鮮花與衣服。
維爾紐斯的比較不同,是農產品在外頭居多(當然裡頭也有),內有較多生活用品、衣物,當然也有賣肉品。
分類不像里加的中央市場那麼細。


當時拜訪是在六月,莓果類的產季,很多攤商都販賣著自家產的莓果跟葡萄,而且價格便宜。
一公斤約3-4歐元,十分便宜,要不是我一個人旅行,再加上隔天要去芬蘭,不然我真想買些帶回青旅吃。


市場建築內部,保有一貫的乾淨風格。


離城鎮市場不遠處便會來到黎明之門,這是一個大景點,故有觀光巴士在此停靠。
第一次在觀光巴士上沒有看到有中文解說的標誌。
有芬蘭語可以理解,但為何有挪威語卻沒有瑞典語跟丹麥語?難道是覺得這三個國家語言相近一定會懂?


黎明之門Gate of Dawn
16世紀,維爾紐斯在城士建設了9座城門與3座城塔,黎明之門是座為防禦用途。俄國占領維爾紐斯時,破壞城門,黎明之門是僅存的一座。


黎明之門另一側。
通道中,有位女子跪著口中喃喃自語,不知道是在修行還是怎樣?我拜訪老城區時有看到,離開老城區時也見到他。另一側的門是下坡設計,但若是往大路方向走則為上坡,有一說是為了對黎明之門上的教堂供奉的瑪麗亞表示敬意。


黎明之門上的禮拜堂從旁邊的房子進入。
特別之處在於,此禮拜堂供奉的是黑面瑪麗亞,聽說非常靈驗,從17世紀開始就不斷有神蹟出現。
據說在發生災難前會滴眼淚,感覺跟三峽祖師爺會掉鼻子一樣。
有一說為何黎明之門能夠得以保存,是因為在1799年,俄國軍隊因為此黑面瑪麗亞,不敢摧毀此教堂。
不同於常見的抱著聖嬰的聖母像,此畫像是雙手交叉在胸前,在17-18世紀期間,不同藝術師鍍金裝飾後,成為現在金碧輝煌的樣子。
另外,此聖母像有維爾紐斯瑪丹娜(Vilnius Madonna)之稱。


維爾紐斯聖特瑞莎教堂St. Theresa Church
黎明之門不遠處有許多教堂,這是其中的一座。
建於17世紀。


東正教聖靈教堂Orthodox Church of the Holy Spirit
後方有修道院,同時始建於16世紀,於1749年城市大火後設計重建,費時四年完成立陶宛唯一的巴洛克式東正教教堂。現在的外觀為19世紀修建。這是立陶宛主要的東正教堂,緊鄰教堂的男女修道院也是立陶宛唯一還在運作的東正教修道院。由於已看膩教堂,沒有進去參觀。


老城區內有許多紀念品店,不用擔心買不到紀念品。


琥珀專賣店也很多,我也曾看到直接寫"琥珀"(中文)的店家,看來要吸引中國觀光客。
這家就是專賣琥珀,外頭有寫著是琥珀博物館,內有展示兼販賣琥珀工藝品。參觀的時候,遇到中國觀光客再殺價。


老城區最有味道的地方就是常常一個轉角或是一個通道內就是一個小店或古蹟。


另外,想更了解維爾紐斯可以到此報名城市旅遊。


歐洲有很多有特色的裝飾。


其實我很好奇這東西的用途是甚麼?不像腳踏車置放處。


Basilian Gate
建於1761年,為巴洛克時代晚期風格的拱門。
由德國建築師-Johann Christoph Glaubitz設計,他也是將維爾紐斯打造成巴洛克城市的重要人物。


聖卡斯米爾教堂St. Casimir Church
建於17世紀初,用來紀念立陶宛的守護神-卡斯米爾王子。


維爾紐斯市鎮廳Town Hall
如同里加市鎮廳廣場一般,是全鎮的心臟地帶。
市鎮廳始建於1503年,現存建築為18世紀修建,現為藝術博物館,內有遊客中心,可以到裡面買明信片,油票可以在聖米斯卡爾教堂前的便利商店購買。
市鎮廳外牆上有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標誌,並寫有2002年美國總統小布希的宣言:任何人與立陶宛為敵,便是與美國為敵。


市鎮廳廣場正舉辦Dinning in the Sky活動。
餐桌與桌椅用吊車吊到半空中。


上面真的有人在吃飯,感覺很刺激,下方不忘放上廣告賺外快。
我立陶宛的朋友有參加,感覺很不錯。


發現到一輛特別的車子,可稱之痛車。


還有Finlandia的運送車。


市鎮廳廣場前有許多色彩豐富的建築與酒館。


天氣好、享受陽光,在廣場喝酒多快活。


街道,廣場附近也有幾家名牌可以逛。


另外還發現有世界衛生組織在立陶宛的辦公室。


心血來潮到市鎮廳廣場旁的街道內看看。
很難想像就在距離市鎮廳廣場幾十公尺處,居然有這樣的地方。


還有荒廢的教堂。就在Savičiaus g.內


市鎮廳廣場前有幾國的大使館。
瑞典。


在大使館門口上方,有代表瑞典皇室的三皇冠。
門口有對於大使館建築的描述,有英文、瑞典文及立陶宛文。

瑞典在1991年8月承認立陶宛獨立。且為第一個設立外交任務的國家。
於1996年購買現有位在維爾紐斯大使館的土地,並整修,於1999年開始使用。同年,立陶宛授予瑞典國家財產局最佳管理建築獎項(Best Managed Building)。瑞典大使館的建築並不只有一棟,從資料顯示,最早可以追朔到1567年,但經過檢測磚塊後發現,有些可以追朔到14世紀。
此建物現在為瑞典海外文化遺產並由瑞典國家財產局管理。


聖尼古拉東正教堂St. Nicholas' Church
為維爾紐斯最古老的東正教堂之一。始建於1340年,1740年被大火摧毀,並於19世紀重建為巴洛克式建築風格。1947年重新開放。


老城區街道,直直走可以到大教堂跟皇宮。


法國大使館。


公園-konstantino sirvydo skveras,公園內有店家與便利商店,若是要用城市腳踏車,要到便利商店租借。


從餐館-Forto dvaras旁小道走,會到St.Anne's Church.


聖安娜教堂St.Anne's Church
為羅馬天主教堂,位在維爾尼亞河的右岸,現存建築建於1500年。
最初建於1394年,為木造建築,是建給當時立陶宛大公的第一任妻子安娜,但此教堂在1419年被焚毀。
現在的教堂為歌德式,外牆有33種不同的黏土磚砌成,再用漆成紅色,故成為現在看到的紅磚。
這座教堂有一個傳說,是在1812年,拿破崙攻打俄國時,看到此教堂說,若是可能,他想要把這座教堂放在手掌中並帶回巴黎。(可是我覺得這座教堂的風格有點可怕)

另外,聖安娜教堂後方有一個西妥會教堂。


教堂旁的鐘樓,是在1870年所建。


聖安娜教堂旁的公園。


維爾尼亞河。


聖安娜教堂的聖壇為巴洛克式風格。


彩繪玻璃窗。


離開聖安娜教堂,準備往城堡走去。經過維爾紐斯藝術學院。

對面像是博物館,門口的人頭雕像我覺得跟蔣中正有點像。


維爾紐斯城堡下方有一綠地公園,我很喜歡這樣的一個環境,城市內有個大公園,都市之肺啊。


維爾紐斯城堡
從公園旁有條小徑,可以上城堡。


步道就是繞山丘一圈。


禁止在山丘上遛狗、丟垃圾、爬坡及飲酒。


維爾紐斯機場離市中心很近,有時抬頭仰望可以看到飛機。


走約10分鐘便會抵達迪格米納斯塔。
曾是城堡的一部分,現為僅存的建築之一。
城堡始建於12世紀,14世紀時改為磚砌城堡。格迪米納斯塔是立陶宛和維爾紐斯的象徵之一。
塔的第三層在1930年重建。塔頂為觀景台。


維爾紐斯城堡群,在山丘上的為上城堡。
城堡群修建於10-18世紀之間,是立陶宛主要防禦建築系統之一,包含三座城堡。
由於戰火侵襲加上城堡失去防禦作用,使得維爾紐斯城堡建築群大多數建築現已不存在。


若是不想爬山丘,可以搭電梯。
使用者付費,單趟1歐元,來回2歐元。


從山丘上可以看到維爾紐斯老城區景色。


維爾紐斯城堡位在維爾尼亞河跟涅里斯河交會處,照片中的河為涅里斯河。


參觀格迪米納斯塔,需要付費,2歐元,可以把一座塔看完。
此塔同時也是博物館,有展示一些舊時武器、Baltic Way及獨立運動相關文件。


塔上的樓梯狹小,走路需要十分專心。


抵達第三層。
可以清楚看到立陶宛大公的皇宮,始建於跟維爾紐斯城堡群同一時期,但在1801被毀壞。
現有的皇宮是在2002年原址上重建,並於2009年開放。


Baltic Way圖式。


登上塔頂。其實看到的風景跟在塔下的沒有差很多,難怪大家會攀爬圍牆拍照。


老城區,紅屋頂配綠樹。


看到之前拜訪過的建築。


小熊紀念照,下次來也不知道何時?


立陶宛國旗飄揚在空中。
之前在玩Postcrossing,就有收過來自立陶宛的明信片。這國家對我來說不陌生。


位在遠方山丘上有三十字架,位在三十字山丘。
據說最晚在17世紀便出現在山丘上,原先是木製的但在1869年倒塌,在1916年秘密的被重建。在被蘇聯占領時期,1916年的十字架被炸毀。在立陶宛獨立前夕-1989年又再重建。
現存的十字建為混凝土結構並上白漆,比1916年的十字架高出1.8公尺。
維爾紐斯附近有一十字架山,為一知名景點,這次拜訪維爾紐斯無緣過去。


立陶宛大公皇宮
此皇宮為波蘭立陶宛政治、文化及行政中心,但在19世紀初被拆毀。
現存建築為2002年重建完成。


皇宮外牆上有一個日晷,在上圖中間。
日晷顯示的時間跟手表時間有正負15分鐘的差異。跟地球對太陽的橢圓軌道與地軸有關。
在維爾紐斯,差異可以來到19分鐘。


這部分為免費開放,若是要參觀皇宮內則需要購票。


這活像地鐵出入口的地方便是買票入口。
當天沒有太多時間停留,沒辦法參觀皇宮。


皇宮外的雕像,這樣遠看好像巫師帶著一匹馬XD
Gedimino Monument.


維爾紐斯大教堂Vilnius Catheral
為羅馬天主教堂,是立陶宛最重要的教堂之一。
在蘇聯統治時期,教堂曾被用來當作美術館。1985年,用途重新回歸於教堂本身。1989年,恢復其地位。
此教堂的歷史可追溯到13世紀,經過多次重建,現在教堂風格融合了歌德式、文藝復興式、新古典主義及巴洛克式的風格。
教堂屋頂上方有三座雕像,中間手舉十字架的是聖安娜;左邊的為聖卡濟米拉斯;右手邊的是聖塔尼斯拉夫。


教堂旁的高塔則為鐘樓,有52公尺高,曾為13-17世紀的瞭望塔。


教堂內屋頂。


聖壇。


管風琴。


教堂內有另外展示一些畫作及藝術品,但我對於藝術的造詣實在很低便沒有參觀。(其實是肚子餓)。

看完教堂就跑去吃飯,還問了大教堂廣場上的遊客中心服務人員,郵筒在哪邊。他很熱心拿出地圖問我要走的方向是哪邊,並標示郵筒位置。照片中的便利商店旁邊便是遊客中心。


說實話,立陶宛郵筒大部分都在牆上,有時候走過就會錯過。
這個郵筒是位在Konstantino Sirvydo skveras附近。


其他往火車站方向,郵筒位置: 
1. Aušros Vartų g.,從黎明之門往車站方向走100公尺。
2. M. Antokolskio g.,往面對市政廳右手邊方向走100公尺,有一個郵局。

同場加映,在黎明之門前的路上有一青年旅社,想要投宿在維爾紐斯的人可以考慮。
離老城區近,離車站也很近,缺點,附近比較沒甚麼店家,有點破爛。


波羅的海三國的首都中,我最喜歡里加,比較沒有壅擠感。
對於維爾紐斯,這個城市美則美矣,但宗教感太重,不太喜歡。
而塔林則是贏在他面向波羅的海,喜歡起霧帶來的神秘朦朧感。

這次旅程將波羅的海三小國收集完成。
但有個地方我很想去但沒去: 特拉凱(Trakai),從網路上的照片上看真的很美,我總是喜歡有水空曠的地方
(不會游泳還愛水?)。只能說留些遺憾,下次再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ver the 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